“張元濟紀念館”,原名“張元濟先生紀念室”,位于張元濟圖書館東區(qū)。由我國著名版本、目錄學家,原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廷龍先生題詞。 張元濟(1867—1959),號菊生,浙江海鹽人。1902年,張元濟進入商務印書館歷任編譯所所長、經理、監(jiān)理、董事長等職。解放后,擔任上海文史館館長,繼任商務印書館董事長。著有《校史隨筆》等。1959年8月14日在上海逝世。張元濟先生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主持商務印書館的編譯出版事業(yè),以學者兼出版家,在近現代中國文化發(fā)展史上樹立了一尊豐碑。為紀念其對文化、藏書事業(yè)的貢獻,1987年在海鹽建立了張元濟紀念館,和張元濟圖書館同時開放。
張元濟紀念館面積1000多平方米,包括600多平方米的張元濟生平事跡展覽廳和擁有108個座席的報告廳等組成。紀念館內陳列著張元濟先生的著作、手稿和生平事跡資料。展廳內另有多個多媒體展示、互動功能。主要分為序廳、張元濟年表以及展廳,介紹了張元濟先生投身革命,扶助教育的歷程。
“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,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?!边@是張元濟晚年所寫的一副對聯。百年中國,許多人都在尋找富強中國的道路,當年知識分子走上“文化救國”道路的不在少數,張元濟選擇了出版,“以扶助教育為己任”的社會責任感使得他執(zhí)掌后的商務印書館影響了百年中國的進程,商務印書館也完成了從印刷工廠到出版巨子的蛻變,成為晚清以來,普及、傳播新知新學的文化重鎮(zhèn),其開辟的教材風格也成為多年以后無數人懷念的范本。時至今日,張元濟所倡導的“昌明教育,開啟民智”依然有著巨大的影響。
中國現代文學巨匠沈雁冰(茅盾),在他的回憶錄《我走過的道路》一書中是這樣寫的:“在中國的新式出版事業(yè)中,張菊生確實是開辟草萊的人。他不但是個有遠見、有魄力的企業(yè)家,同時又是一個學貫中西、博古通今的人?!?
張元濟先生紀念館的設立,不僅僅是為了紀念和緬懷。也希望在參觀之余,對張元濟先生其人,對我國近代出版、文化、教育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史,對他所生活的時代有一個更為清晰的了解。